慢遊南德

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

我和莫生有個約會之薩爾斯堡篇(1)


我和莫生有個約會之薩爾斯堡篇(1)

和很多歐洲城市一樣,薩爾斯堡同樣是傍河而建,這條是薩爾察克河。所謂靠水吃水,那些傍河而建的城市都是靠河流發家的,大部分是航運以經濟支柱,但薩市卻是靠鹽帶來第一桶及往後無數桶金的。
薩市很早已有人聚居,由於在薩爾察克河上游發現鹽礦,當時鹽在薩市這種內陸地方售價就等同黃金,而薩市亦因鹽而得名,因為Salz德文的,burg就是堡壘。有了價同黃金的鹽,當然要以工事來保護,所以得名。大概在1750年前,整個薩市從河邊就以城牆圍起來。




01.由於航班抵達維也維時已是晚上7點多,所以就住在機場對面的酒店。翌日回到機場下的火車站乘搭RJ860這班快速火車前往薩爾斯堡。網上可找到一個叫OBB的手機軟件,這是奧國國鐵出版的,可查閱全奧火車的完整資料。RJ860是班直達車,車程需時2小時49分鐘,持火車證就不用買票。照片中左邊的就OBB的截屏,而右邊的則是谷歌地圖的。


02.這就是OBB奧國國鐵的RJ(RailJet)/快速火車


03.奧國火車都很準時,所以我們就提早上車。每卡車有門,門上註明車卡屬何等級(這是二等)。門旁有個報站屏幕,乘客可根據所示車站及時間提早準備下車。若座椅上方行李架貼有乘客姓名即該位已被留座。快車設備較齊備,每座均有獨立照明,四位卡座中間有小桌。每排均雙座,椅底有插座,不過這是交流電的。


04.在參觀薩市博物館時拍了這張,留意舊城區中處於斜陽暗影的是主教座堂,左一點白色的是現今的博物館,靠河邊紅箭頭所示位置就是今天莫扎特橋的位置。當年這邊全被城牆圍著,而今天橋頭對著的位置已成為進入莫扎特廣場的一個入口。


05.右邊的一幅1740年的圖畫,左邊的則是1750年的,畫的都是薩市大概莫扎特橋橋頭對著的位置(紅箭頭所示)。兩張畫明顯有分別,故得知約在1750年,橋頭對著的圍牆已被拆開成缺口(照片摘自維基百科)。


06.照片中見汽車右轉,那就是上面所指的缺口


07.這就是今天進入莫扎特廣場的一個入口,即昔日城牆缺口,現在只剩這座應是當年城牆的更樓,稱為彌額爾門。資料顯示,現時薩市只剩一小段城牆(在僧侶山那邊)


08.說到薩市的城門,這次旅程中,還找到這兩座。左邊的是與舊城區有名的購物街同名的糧食門,右邊的則是在洗馬池旁的西格蒙德門。


09.回到莫扎特廣場,既以他命名,當然有這位少年就有音樂神童稱號的莫生的雕像。


10.這次逛的6個城鎮的景點大都正在進行工程,像莫生的像前就堆滿了建材。


11.莫生雕像面對的是聖彌額爾教堂


12.與莫扎特廣場連接的是主教宮廣場,中間有座很大的噴泉,照中背景是薩爾斯堡主教座堂。廣場經常會進行不同的活動,噴泉旁的是座小型摩天輪。


13.從後側看主教座堂。


14.進入主教座堂廣場仰望教堂的正面。


14.Kapitel廣場就在主教座堂左側,一進入廣場就見那個站在金球上的男人。


16.主教座堂內以樸素的白色為主,像有點刻意掩藏薩市的財富似的。


17.善信燃點蠟燭以寄心意。


18.雖似樸素,但精緻的天花卻又是另一回事。錦衣夜行又怎能滿足賣鹽致富的心情?


19.教堂前的棚屋及有座雕像。


20.棚屋應是搞甚麼活動用的,而雕像則是聖母瑪麗亞。


21.主教座堂有3個門洞,鐵閘上各有一組數字:774、1628及1959。其實是3個對教堂很重要的年份,分別是動土的774年、完工的1628年及二戰被炸後修復的1959年。

(未完待續)

afon

2 則留言:

(置頂)2018奧遊貼文集

(置頂)2018奧遊貼文集 01.為了方便各位瀏覽,當然也為了自己查閱,我將2019年奧地利的全部貼文連結集合起來,希望你也喜歡 。